Advertisements

正月十五元宵節!記住3忌6做「尊重老傳統」 為自己和家人「積福增運」虎年諸事順利

「千門開鎖萬燈明,正月中旬動帝京」,時光飛逝,已從臘月的除夕夜到了正月中旬的元宵節,元宵節作為春節期間的「壓軸」節日,無疑是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。


Advertisements

元宵節作為春節過後首個重要的節日,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。相傳,元宵節和古代印度的「新年」有關,印度人在過年時有「燃燈」祈福的習俗。後來這種習俗隨著佛教從西域傳入了中國。在漢明帝時期,因漢明帝信奉佛教,因此每至正月十五,宮廷中都會「燃燈表佛」,這是元宵節點燈最初的雛形。后至漢文帝時,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。到了隋唐時期,這種燃燈的習俗演變成了元宵賞燈,並且場面空前盛大。


Advertisements

元宵節是個「狂歡」的節日,自古就有許多傳統習俗被大家廣泛延傳,如吃湯圓、放煙火、猜燈謎、耍龍燈等等,但除了這些慶祝活動也有不少民間風俗與禁忌,如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和不合時宜的事情,其中老祖宗留下的這「3忌6做」要知道,多多了解,為自己和家人積福增運,寓意諸事皆順。

正月十五元宵節要做的6個習俗

習俗一:祭祀神明、祖先

正元十五元宵節又稱為「上元節」,在漢武帝時,正月十五上元節需祭祀「太一神」,《資治通鑒》中有記載:上元燃燈,或雲以漢祠太一自昏至晝故事。民間還認為上元節是天官賜福的日子,所以正月十五需要燃燈供奉天官祈盼福運。另外按照民俗,初一、十五都是祭拜的日子,需要「焚香擺供」祭奠祖先,例如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,焚香磕頭,祈福保佑,然後闔家團聚,共享天倫。

Advertisements


習俗二:吃元宵

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民間的重要習俗,元宵最早稱為「浮元子」,在古時,「元」意指開年的第一個月,而且「元」與圓諧音,即為團團圓圓,因此吃元宵便是將好兆頭吃進肚子里。北方人喜歡吃「炸元宵」,南方人喜歡吃「煮湯圓」,無論元宵還是湯圓,都飽含了一家人團圓美滿、闔家歡樂的美好寓意。元宵佳節,良辰美景,一碗香甜軟糯的元宵是必不可少的。

Advertisements


習俗三:走橋摸釘

在古代,元宵節這天朝廷會解除宵禁時間。平時礙於禮教,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也可出門觀燈遊玩。此時閨中女子們個個打扮得美艷動人,頭戴珠翠、身披綵衣,三五成群手提花燈,邁著婀娜多姿的步伐,漫步於河橋之上,這也就創造了「偶遇」意中人的機會。在電視劇《大明宮詞》中,太平公主就是在元宵節,遇到了命中注定的薛紹,可見元宵節就是古時的「情人節」。


Advertisements

對於未出閣的女子在這天會「走橋」偶遇意中人,而已婚配的女子也會出門「走橋」。她們的目的不是求偶而是「求子」,走橋時還講究要「摸釘」,「釘」通「丁」,相傳摸到釘便能生男孩,有人丁興旺的寓意。

習俗四:送孩兒燈

元宵節不僅要賞燈還要送燈,因「燈」與「丁」發音相近,所以燈籠在古時常被用作求子添丁。「送孩兒燈」是一項特殊的民俗活動,即在元宵節前,娘家人會將五彩繽紛的大官燈送於新出嫁的女兒,一些親朋好友也會將花燈送給還未生育的新婚之家,以表示吉星高照、早日誕下麟子的美好寓意。如果是有孕在身,娘家人還要送一對小燈籠,以祝願兒女雙全、孕期平安,並且每對燈都要配好蠟燭,講究送雙不送單。


習俗五:鬧社火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